迈畅工艺美术网

首页 - 陶瓷名家 - 数十年间的吉光片羽浅绛

数十年间的吉光片羽浅绛

2024-10-21 陶瓷名家 0

[日期:2013-04-10] 来源:福布斯中文版 作者:佚名 [字体: ]


浅绛瓷壶


浅绛,听上去非常迷人,就像是少女腮上的轻红一般。不过这个名词原是中国画的概念,指以水墨勾画轮廓并略加皴擦,以淡赭、花青为主渲染而成的山水画。最为著名的当然就是近年来无人不知的黄公望,他被视为浅绛山水的始创者和代表人物。也被视为元人画的代表之风。而这种在纸绢上设色铺陈的画风,如果一旦延伸到洁白如雪的瓷板或是瓷胎上,将会如何?
答案就是清末的浅绛彩瓷,这是当时景德镇具有创新意义的釉上彩新品种。从同治、光绪到初约50年之间,将中国书画艺术的“三绝”—诗、书、画,在瓷器上表现,使瓷画与传统中国画结合,创造出瓷画的全新面貌。其标准工序是以浓淡相间的黑色釉上彩料,在瓷胎上绘出花纹,再染以淡赭和水绿、草绿、淡蓝及紫色等,经低温(650—700)℃烧成的一种特有的低温彩釉。
有人认为,在浅绛彩瓷之前,只有工匠,而无艺术。这显然是传统中国艺术观念中将造型艺术排除出艺术领域的偏执。实际上,浅绛彩瓷未必体现了陶瓷工艺的最高峰,但不妨说,它确实是文人意趣在瓷器上的一个高峰。文人的审美情趣取代了工匠意识,这也直接影响了浅绛彩瓷的表现形式—粉彩填色之前需用玻璃白打底,浅绛彩不用,而是直接将淡矾红、水绿等彩直接画上瓷胎,所以粉彩有渲染而浅绛没有。清代粉彩艺人由于分工细,文化程度不高,多数只能专工一种题材。浅绛艺人则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多数兼善山水、人物或花鸟。清代官窑粉彩由宫中发样,工匠照描,描完后填色,很难表现出艺人的个性。浅绛则从图稿设计、勾画到渲染都由一人完成,能自由表达画者的风格与个性,因而粉彩为局部工人分工合作的产物,而浅绛则是文化层次较高的艺人得心应手之作,故粉彩板而浅绛活。晚清粉彩多取自前代瓷器图案,浅绛则多借宋元以来的文人画稿。
除上述之外,浅降彩瓷还有一大突破是在瓷画上题写作者名字,或题诗、署款兼备,这在陶瓷史上是一种创举。因为它首次使中国画自宋元以来形成的“诗、书、画”一体的优良传统表现在瓷器上,其文化气息更加浓郁,也为近、现代的新粉彩瓷创造了新模式。
同治元年(1862年) 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是浅绛彩的“黄金时期”,原御窑厂的画师们大都选择了画浅绛瓷而谋生,如程门、金品卿、王少维、王凤池、周子善、汪藩、俞子明、吴少萍、程次笠等。画师们的作品,几乎件件都极显功力,画技不凡,且都署有名款、年款,深受消费者的欢迎。以后浅绛绘手名家辈出,蔚然成风,浅绛彩瓷器的书画水平空前发展,足可媲美纸绢丹青。在流俗影响下,一些非绘瓷专业名家也加入到创作中来,如篆刻大师黄士陵、山水画家吴待秋等都有作品传世。浅绛彩器也从供观赏的瓷板、扁壶之类转向日常用品,如帽筒、水盂、印盒、花盆等,几乎覆盖整个日用瓷领域,风行一时。一些器物上还烧有“某某堂藏”等字样底款,则说明是藏家专门定制的珍玩。
进入光绪朝,浅绛彩瓷大放异彩,作者、作品非常之多,粗细兼备,可以肯定地说,绝大多数的浅绛彩瓷都是在光绪时所产生的。
到了光绪末年,外国进口的洋彩,由于颜色鲜丽,很快吸引了景德镇的绘瓷艺人,同时也给浅绛彩画上了句号,尤其是之后,许多陶瓷学校、研究所和私人都致力于复烧各种彩釉。时期著名的“珠山八友”很多人在早年都曾画过浅绛彩,但后期亦都转用新粉彩了。到初年,浅绛彩瓷便已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为粉彩所代替,至今景德镇也没有人能画浅绛彩。但是浅绛彩的技法与创造力并未随之消失,而是被“珠山八友”为首的彩瓷艺人在其他领域成功地继承和发展,其流风余绪至今未绝。
浅绛彩艺人不同于前代瓷器工匠,最大的区别是他们均具有多方面的修养,擅长多种画科,多数且能诗善书。数十年间留下作品的画人为数甚众。目前在收藏领域,可称第一军团的有如下几位,尤其以程门、金品卿和王少维被称为三大家。比较有趣的是,后面两位因为有官窑画师的背景,又被称为是“御厂两支笔”。
珠山八友与浅绛渊源
浅绛彩瓷画乃文人画家初入瓷苑之阶段,由于他们对陶瓷工艺的浅尝辄止,瓷艺与画艺的结合尚有不足。初年,浅绛彩已渐衰微,随之而起的粉彩承接了浅绛彩艺术所创的先河,将中国画韵致与粉彩工艺的结合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
早期名家潘匋宇、汪晓棠等人融画理笔墨于工艺技巧之中,用笔灵活而工谨,设色雅致而隽秀,瓷画结合,别具怀抱。继之而起的“珠山八友”结社图新,在继承粉彩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力图在瓷艺与画艺上有所突破。虽然他们“翎毛山水梅兼竹,花卉鱼虫兽与人。画法惟宗南北派,作风不让东西邻”,但创新宗旨是相同的,即以浅绛彩发展以来的中国画艺术形式,力证传统粉彩同样具有在瓷上表现文人画的艺术魅力。
他们对粉彩工艺能驾驭自如,作品写人物之品貌,图峰峦之气势,描花草之秀美,题材内容丰富,表现形式活泼,其中也以瓷板画作品居多。这种张扬艺术家主体意识,强调个人艺术风格的瓷画艺术史景德镇陶瓷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变化,它融入了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精神,展现了瓷画艺术的精湛魅力,体现了文以载道的文化品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珠山八友”将陶瓷文人画推进到历史的舞台,他们从中国文人画中吸取丰富的养料以陶瓷为载体,以陶瓷独特的绘画魅力与中国文人画艺术结合在一起,开拓了陶瓷文人画艺术之路。
程门 : 不衫不履自如
(1833-1908年),原名增培。字松生,号雪笠、笠道人,供职景德镇御窑厂,最早从事浅绛彩著名画家,是浅绛彩绘艺术的集大成者。程门的浅绛画艺极受欢迎,“赏鉴家”视浅绛彩为时尚玩意而竞相罗致。程门的存世作品颇多,现国内大型博物馆及文物店多有收藏。这些作品的彩绘中又以所作山水成就最高。他的山水取法元人及清初四王,在瓷板上大胆地运用偏锋连勾带皴,表现出近于文人画的写意效果,为瓷画别开生面。程门还喜爱用红或青色作点景人物,以取得“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境。除山水外,程门还兼擅人物、花鸟及高温釉下彩( 青花)。程门之子程言与程盈( 曾盈)。也是画瓷名家。其门生则有程士芬及汪友棠等。
金品卿 : 御厂名家
名诰,或称品卿居士、又号寒峰山人,新安樵者,浅绛彩名家,擅长绘浅绛山水及花鸟人物,亦工行书,宗法二王。山水仿明沈周、文征明,花鸟则学蒋庭锡、邹一桂工细的路子。其传世作品有彩绘《花鸟图》碗、《九如图》象耳尊、《秋葵麻雀图》瓷盘、《秋声图》、《松鹤图》、《茂林修竹图》、《墨彩山水图》、《秋菊争鸣图》瓷板及青花《桃柳鹦鹉图》贯耳尊等。其绘画活动主要集中在清同治至光绪年间,供职于晚清御瓷厂。
王少 : 画饼书生
(1862-1908年),名廷佐,字少维,号画饼书生。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同治- 光绪年间。多以浅绛彩技法描写人物、山水,又以画猴见称。其传世作品有彩绘《九如图》瓷板、《拜石图》帽筒、《幽居图》方壶、《山水人物》方瓶、《香山九老图》双耳瓶等。
俞子明 : 瓷画见长
字静山,室名为:友竹山房、友竹轩、风柳室。安徽新安人。其艺术创作活跃于同治- 光绪年间。画路宽,人物、山水、花鸟瓷画都有作品传世,又工行书及篆书,以浅绛彩人物瓷画见长。其作品,工细端丽。画面往往不绘背景。
汪藩 : 最擅人物
字介眉,活跃于同治、光绪年间,画路宽,人物、山水、花鸟瓷画流传作品较多,较擅人物,他处理人物的手法与别家不同,人物衣纹袍发一丝不苟。
高心田 : 承前启后
擅画山水,他是浅绛彩转向新粉彩承前启后的画人之一。他的作品对后来“珠山八友”之一的汪野亭影响极大。高心田画山石的效法,青绿的运用及树权出枝、红叶的点缀都可以在汪野亭的山水画中找到踪迹。汪野亭的粉彩青绿山水向来被视为以及现代的创新瓷画品种,现在看来,实汲取营养于浅绛彩山水。

标签: 陶瓷名家景德镇陶瓷名家作品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