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资讯 - 追寻算法时代的艺术之维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艺术表达形式,科技是参与其中的关键要素。如今,人工智能时代赋予科技更多展现形式,也激荡出更多元的艺术表现与互动跨领域特质,自此科技与艺术走上了一条深度融合发展之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第二届EAST—科技艺术季”之“EAST—科技艺术教育国际大会”近日在中央美术学院开幕了。大会邀请了11个国家和地区的多位知名专家、学者,或进行个案研究,或探讨体系建设,全方位思考了科技与艺术的发展、机构实践和理论研究,带来了创新性思维的碰撞,描绘了未来艺术与人文科技更为广阔的图景。 艺术与科技就像一个硬币的两个面,不可分割。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是众所周知的艺术大师,但他们同时又是科学家、建筑师、发明家。而中国艺术史也是一部科技与艺术相互融通的历史。从新石器时代通过对泥土的可塑性与火温的控制烧造而成的彩陶,到象形文字中蕴藏着天体运行和自然气象的奥秘,再到商周时期的青铜文化,无不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芒。从中西方艺术发展进程可以得到启示,即科学和艺术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是相辅相成的,而且这种发展不会穷尽。正如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所言,人类历史的大书正书写着有别于古代科技艺术的新篇章。21世纪新的发明和创造,正将科技思维与艺术创新相结合,形成双向、多边的综合知识,产生新的文明成果。 听闻“科智艺术” 科技艺术已然成为全球新的艺术现象和艺术趋势的重要表征,那么,究竟什么是科技艺术?在中央美术学院视觉艺术高精尖创新中心首席专家罗伊·阿斯科特看来,我们可能了解科学、了解艺术,但并不一定了解人的意识领域,而艺术的革新最重要的就是通过科学和艺术让人参与艺术的创造过程。因此,罗伊·阿斯科特提出了“科智艺术”的概念,融合了科学、技术与意识研究三个方面,在实践过程则是遵循五重原则,即“科智艺术”始于(心智与机器的)连接;(多样化现实的)侵入;(图像、结构与行为的相互)转变;(系统内与系统间的)互动;(新形式、新意义、新身份、新体验的)出现。当然,“科智艺术”领域还涉及教育,以及跨学科融合型学习与研究组织的建设。 如何在文化机构中创造以人为本的体验,英国泰特美术馆的数字项目为观众营造了丰富的内容体验。据英国四所泰特美术馆数字产品经理菲奥努阿娜·卡瓦纳介绍,泰特美术馆的实体展馆和数字平台每月接待数百万名观众,其数字策略包括各种技术项目,例如将一座拥有15万件藏品的藏馆从静态布局改为响应式布局(即使用任何电子设备都能在网络系统看到藏品的信息);与彭博社和HTC合作提供定制化展览体验,以及研究怎样对馆内空间排布做出最佳规划等。“泰特数字项目希望艺术变得人人可及,我们既考虑了观众希望实地参观展览的需求,也考虑到有些人希望通过数字艺术平台学习艺术知识,并与艺术作品和艺术家‘面对面’。” 从学科到社会的合力 除应用于博物馆、美术馆,数字手段还可以将教育机构的所有课程联在一起。伦敦大学学院数字人文研究中心是一所跨学科研究中心,所涉学科极为广泛。“我们不仅从事研究、咨询工作,也在信息研究系建立了一项研究生阶段的研究课程。我们为学生重点介绍数字人文领域实践者习以为常的一些共识:数字资源、如何运用数字资源进行研究、数字资源如何启发人们以全新方式思考媒材等。”该研究中心主任西蒙·马奥尼表示,为了让学科背景、技能水平各不相同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意义,研究中心让学生参与研究,并在教学范围内提出疑问,而融会贯通是该课程的核心:融通不同学科、融通科研与教学、融通理论与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以及所需技能。 中央美术学院近年来也一直在打造新的学科结构,这一学科结构包括了传统的学科领域,同时将科技艺术作为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前沿学科发展起来。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邱志杰谈到,2018年科技艺术的教学有了长足推进,在已有的数字艺术、媒体艺术课程之外,出现了生物艺术、脑科学、人工智能、机器人艺术、科技展演等全新课程,以及大量国际、校际合作项目。如,今年的科技艺术季就包括了与林茨电子艺术节、现代汽车ArtLab合作的“未来演化”展览;与林茨电子艺术节合作的“39周年文献展”;与纽约新美术馆合作的“7×7”项目;与荷兰V2艺术节的互派驻地计划等。 事实上,科技艺术不仅是大学里的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它已经深深介入了整个社会创新的进程,形成了广阔的应用场景和强大的社会需求。各类具有创新意识的科技企业积极谋求与艺术家合作,社会力量正在积极涌入这一领域,形成创新的合力。在演讲的同时,邱志杰还在现场表演了一个由中央美院实验艺术学院与京东人工智能研究院合作的成果,实时讲述内容,由人工智能在算法模型和语料库的基础上同步生成一张张不断生长的思维地图,它的每一个层级都可以依次打开形成新的发散性的语境链接。演讲进行中,人工智能自动生成关联意象,形成一种带着语境的叙述,同时作用于倾听者的意识和潜意识,形成一种“超交流”。“人工智能正在由感知、认知走向创造,和人类一起互相教育、学习、刺激,使双方脑洞大开,并逼迫艺术家进化,期待人类有机会让自己的胳膊进化成翅膀。”邱志杰感慨道。 搭建创生性伙伴关系 究竟在怎样的新型关系下,艺术家才能与企业技术合作呢?研究者、策展人和文化制作人克里斯托·鲍尔介绍了欧盟委员会建立的STARTS项目,该项目计划在3年里让来自世界各地的45位艺术家进行驻地创作,艺术家可以选择包括企业、研究中心、大学在内的机构去完成这些项目。尤其让人印象深刻的是,STARTS还专门设立了表彰艺术家和企业合作关系的奖项,即创新合作奖,这不是为艺术家设立的艺术奖项,而是鼓励艺术家和社会力量之间开展协作关系,极具启发意义。克里斯托·鲍尔说:“未来若想要一家公司成功,应该把研究团队和创意人员结合在一起,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实现创新的思维,才能一点点改变未来。” 韩国现代汽车艺术实验室艺术总监李大衡介绍,韩国现代汽车艺术实验室在探讨做何艺术项目,选择与怎样的艺术家合作的时候,运用的是工程师的思维方式。“首先主题、材料、技术必须是原创性的,然后将这些元素混合在一起产生叙事,而且叙事必须是有趣的,我们需要更多的参与和互动,一定要是新的参与互动方式,由此产生的第二重叙事也要非常有意思,并且还要有大的社会影响力,这就是我们遴选艺术家的标准方式。” 对于自动巡航、机器人学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来说,理解的关键在于对人类本身的全面认知。因此,非常有必要探索艺术是如何反映人类智力、感情、社会、文化和生理等方面的复杂特性的。韩国现代汽车艺术实验室通过艺术与人的沟通,试图超越企业视点。据了解,韩国现代汽车与国立现代美术馆、英国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美国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等艺术机构有超过十年的合作关系,支持艺术家和策展人的创造性工作。艺术如何跨越类型与边界带来未来价值,一直是韩国现代汽车艺术实验室思考和挑战的方向。 重现过去与记录当下 重现过去是当代艺术中最生动多姿的创意活动,而文化重现的叙事部分,则为先锋艺术实践提供了深刻的参考框架。德国卡斯鲁尔ZKM视觉媒体中心创始院长邵志飞表示,与这种观点相应的是,新媒体艺术实践及其在博物馆学上的应用能够有效优化用户体验,帮助用户欣赏有形、无形的文化遗产。沿着这条研究轨迹,邵志飞介绍了印度亨比和中国敦煌的两个里程碑项目,并围绕中国武术的数字归档和备展等问题,讨论如何再现儒家礼式。邵志飞说:“数字媒体的新形式使得我们可以重新定义和解读文化遗产,同时这让我们能够把过去作为现在和未来的驱动放在一起研究,这既是艺术性的,也是概念性的。” “我们从历史中传承的很多知识经验现在都被算法替代了,身处在全球变革的时代,我们仍然可以控制自己的身体和思想,但随着我们迅速被‘机械化’,就有可能无法保留自己的自主意识。人们往往忽视了这个显而易见的情况。”加拿大麦克卢汉文化与技术研究所前主任德里克·德·客霍夫认为,当务之急是在科学家的帮助下,由艺术家来记录当下,让子孙后代有机会了解到,我们现今依然是独立个体,能在没有算法的情况下自由思考。因此,必须重视对于当下的记录与归档。毫无疑问,“当下”是永不停留的,无止无休的,艺术家应将当下及其不断拓宽的语境一起抓拍下来。
- 上一篇:近60件湖南永州摩崖石刻拓片将在国博展出
- 下一篇:送万福进万家
猜你喜欢
- 2024-11-28紫砂壶制作细节之处见真章
- 2024-11-27紫砂术语解析明针与推墙刮底
- 2024-11-26辨识紫砂壶四绝莲子仿鼓掇球掇只壶型精髓
- 2024-11-24壶嘴曲直之辨
- 2024-11-23紫砂壶中方器昂贵的原因解析
- 2024-11-22一念之间苗鹏雕塑作品展即将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开幕
- 2024-11-21紫砂瑰宝秦权壶的起源与韵味
- 2024-11-19紫砂壶茶锈与茶垢辨析及清理方法
- 2024-11-18码头工人雕像意义非凡尽显雕塑源头厂家艺术匠心
- 2024-11-16紫砂拍身筒成泥法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