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陶瓷古窑 - 宜兴古代名窑南山窑汉至晋
[日期:2015-02-12] 来源:绿宝石艺术陶瓷馆 作者:绿宝石 [字体:大 中 小] 南山窑在江苏省宜兴县东南的丁蜀镇,这里是我国紫砂陶器的著名产地,素有“陶都”之称。 1959年4月,首先在丁蜀镇汤渡西南方向南山北麓的大公堂山谷和碗窑墩发现了六朝瓷窑址3处,同年,南京博物院对碗窑墩窑址作了试掘,当时被定名为“均山窑”与“汤渡窑”。1975~1976年又在南山北麓的龙头、r裆、六十头和马臀发现瓷窑址3处。 1982年在均山北面小窑墩发现西晋窑址1处。这批六朝窑址,都在南山的北麓,与均山(亦称“军山”)尚有一定距离,故称它们为“南山窑”。 上述窑址主要生产碗、盏、钵、洗、盘口壶、罐、水盂、双口罐,在小窑墩还发现五连罐、火盆、鸭圈等明器。瓷胎呈青灰、灰白、黄白等色,经测定,胎内含三氧化二铝15~20%,三氧化二铁(Fe2 O3)2%左右,氧化硅75~79%,化学组成与当地烧造砂锅的白泥相近,显然是就地取材,用当地的白泥做坯料的。胎外施透明釉,釉呈青灰或青黄等色,普遍开冰裂纹,外壁近底处无釉,胎釉结合欠佳,常有脱釉现象。纹饰有弦纹、连珠纹和斜方格网纹等,另外还有少量水波纹与填线菱形纹。 南山窑使用的窑具有筒形、覆钵形、三足支钉和盂形锯齿口等,前两种是放在窑底上再装坯件的垫具,后两种是碗盏等上下叠装时的间隔物,以免烧成时互相粘结。筒形、覆钵形和三足支钉窑具在浙江的瓷窑中三国时已普遍使用,网纹在三国中晚期开始使用,联珠纹与盂形锯齿口窑具则要在西晋才普遍应用,所以南山窑的年代在三国到西晋之间。 南山窑渊源于东汉,迄今为止在丁蜀镇附近已发现汉代窑址达16处,其中茅山庵、西獾墩2处汉窑在丁蜀镇,其余都在南山北麓,与六朝窑址交互穿插。汉窑烧制高温硬陶和原始瓷。原始瓷主要产品有罐、壶和罍等,纹饰有弦纹、水波纹、窗棂纹和叶脉纹等,釉呈黄绿色,也有少量灰棕色。陶瓷工艺品的器形、纹饰与成型方法等与三国、西晋时的瓷窑相似,窑场又紧密相邻,所以可以推定南山瓷窑是由汉代的陶瓷业发展而来,南山窑距当时青瓷的主要窑场越窑也不远,交往方便,接受越窑的进步的烧瓷工艺技术也在情理之中。
- 上一篇:定窑涧磁村遗址
- 下一篇:山东宁阳西太平瓷窑址
猜你喜欢
- 2024-10-21烟台市博物馆发掘山东省莱阳市鹤山后窑址
- 2024-10-21烈山窑皖北首次发现宋金时期瓷窑址
- 2024-10-21湘南第一窑允山玉井古窑址
- 2024-10-21湖州安吉发现四处春秋战国时期的古窑
- 2024-10-21湖南衡山彩瓷古窑址
- 2024-10-21清凉寺地道的汝官窑
- 2024-10-21浙江衢州的古窑址
- 2024-10-21浙江浦江前王山窑址发掘获重要成果
- 2024-10-21浙江奉化陈君庙山窑址群发现两座北宋龙窑
- 2024-10-21浙江古代名窑葛塘碗窑山窑址